数学满分,语文全班第二!
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公布后,罗素芳瞄了一眼女儿薇薇的分数,“正常发挥,毫不意外”。
乍一听,这话不太谦逊。但罗素芳的骄傲确实是有底气的:自打小学入学以来,薇薇不仅成绩好,而且酷爱阅读,高度自律,是班里让全班同学都服气的学霸班长。
家长群里,总有家长来取经:罗妈妈,你家薇薇到底是怎么培养的呀,是不是有什么秘诀,你要多跟大家分享嘛。
(薇薇在发言)
这是一个会让罗素芳略为难的话题。一方面,她对别的家长还真没有什么隐瞒,另一方面,她也真是说不出什么特别的秘诀。“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信,薇薇除了每周五会上两个小时网课以外,其它任何辅导班都没上过”。
网课?有家长一听就摇头:不就是对着电脑看视频嘛?还能比辅导班面对面教学的效果更好?
换作三年前,罗素芳也是这么认为的,但带着女儿学了三年网课后,罗素芳的看法彻底被改变了。
其中,最让她震撼的,是网课的师资。以前,她只在新闻里看过,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,连中小学老师都只招国内一流名牌大学毕业生。“我们在昆明,而且(孩子读的)只是一所普通小学,在师资方面不敢有这样的奢望。”
但互联网让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那些包括清北在内的名校毕业生,通过一根网线和一块平板,真实地出现在了昆明三年级小学生薇薇的面前。
耗时一年为女儿选学校
“绝不能让教育成为下一代的遗憾”
1998年,夏天,高二快结束时,罗素芳退学了,尽管她成绩并不算差。
巴渝山区,偏远农村,家中多子……这样的选择,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。
罗素芳也没有责怪过父母,“农村家庭,条件有限,能读到高中毕业,已经算是不错了”。不过,话虽如此,但未能继续读书的遗憾,成为罗素芳心里拔不去的一根刺。
女儿的出生,成为罗素芳的最大寄托。女儿的教育,也成为罗素芳最重要的事情。
三年前,为了给女儿考察小学,罗素芳耗时一年,几乎把全昆明的小学研究了一遍,最终锁定了女儿目前就读的这所小学。
在女儿的培养上,夫妻俩也没少费心。
薇薇的爸爸从事建筑行业,日常应酬较多,但无论怎么忙,夫妻俩有个不成文的约定:周末谢绝一切应酬,要留在家里陪女儿。
为了在家里打造沉浸式阅读氛围,罗素芳把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书店。“我们家客厅随处都是书,就为了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拿起书来读”,而且父母也不看电视,不玩手机,一家三口一起读书。
爱读书但也不能死读书。在家里,薇薇最爱的游戏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角色扮演,“把在书里读到的故事分角色演出来,既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,又能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”。
名校家庭也有辅导烦恼
“不能再拿以前山村老师那套去辅导孩子”
“硬件好,教育理念新,师资也不错”,这是罗素芳当初为女儿选学校的理由。
事实也证明她没选错。读了几年下来,孩子成绩不错,习惯也很好,这让罗素芳深刻感受到“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,确实是有原因的”。
但是,把孩子送进名校,并不等于家长就彻底无忧。尤其在孩子到了二三年级后,在孩子的作业辅导上,虽然还不至于鸡飞狗跳,但罗素芳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。
她遇到了几乎全中国父母都备受困扰的难题之一:作业辅导。
一是孩子作业有点多,每天下午5点多放学,6点半开始写作业,薇薇差不多要写到9点钟;
二是有些题目罗素芳都觉得难。“特别是到了三年级,语文加了对古诗文的考察,数学开始接触图形推理……我这个高中毕业的妈妈,有时候就搞不定了”。
当然,有些题,稍微想一想,罗素芳还是会做,但是她不敢去给孩子讲解,因为担心方法不对。
这不是毫无来由的担心,有一次,她给女儿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,结果第二天孩子告诉她,“妈妈,老师说你的思路方向就错了”。
这让罗素芳有些窘迫,也极为震动——毕竟,自己读小学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。二十多年来,教材都换了几茬了,那时候学的东西,怎么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呢。
另外,城市与农村之间,不同的学校之间,师资差异之大,更是罗素芳在半生遗憾里的最大感受。“我高中毕业后到了城市,才知道二十年前人家(城里孩子)就在跟着外教学英语口语了,但我们山里的老师,自己的发音都不标准,你说(农村孩子)拿什么和人家(城里孩子)竞争”。
高堂之上的地区教育均衡问题,罗素芳并不懂。但她认准了自己的坚持:绝不能再拿以前山村老师那套去辅导女儿薇薇。
(薇薇参加一起学网校2020夏令营)
试听了两节网课
“简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”
罗素芳也考虑过给孩子找个线下辅导班,但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太多。